误转账≠“打水漂” 法院为您追回损失!

2025-07-24 00:38:00

在移动支付高度普及的当下,手机银行等线上转账方式,凭借操作便捷、到账迅速的特点,极大提升了资金往来效率。然而,便捷背后暗藏风险,一旦操作失误导致转错账或超额转账,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近日,永宁县法院就受理了这样一起案件,为公众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维权路径。

2025年6月初,湖南的李某在网上交易时,通过手机银行向“收款方”转账5000元。交易完成后,李某却迟迟未收到对方确认信息,核对转账记录时才发现,因账号输入时一“数”之差,这笔款项竟误转入了宁夏永宁县某个体工商户账户。李某多次想尝试联系该商户,却因无法找到联系方式而无果。焦急之下,李某向永宁县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帮助追回误转资金。

案件受理后,法院工作人员迅速展开调查,经查询得知,该个体工商户虽注册地在永宁县,但其长期在浙江生活,工作人员又通过多方渠道与经营者取得联系后了解到,双方此前并无任何经济往来或债权债务关系,经营者对突然收到的款项真实性及金额存疑,需进一步核实,工作人员通过微信向经营者发送了应诉材料及原告提供的清晰的转账凭证,并组织双方进行线上调解。调解过程中,法院工作人员耐心向经营者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的法律规定,经营者也向法官表示自己一直没看到转账信息,会和李某在核对金额后,原路退还汇款。最终,李某收到退还款项,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法官提醒

转账汇款时,无论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是通过手机银行、ATM机、银行柜台操作,务必反复核对收款账户名称、账号及金额等关键信息;转账完成后,妥善保存转账凭证,并实时关注资金到账情况。若不慎发生错误转账,应第一时间保留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主动与收款方沟通协商,要求返还误转款项。若协商无果,或无法联系到收款方,汇款人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以不当得利纠纷为案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