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60天付款令震动企业界 供应商账期缩到两个月 被迫适应新规则

2025-07-17 13:10:04

端午节后国家突然发文件说,大企业买中小企业的东西必须60天内付钱。这下汽车、家电、建筑这些行业的公司慌了,以前拖三百天账很正常。原来大车企给供应商的"迪链"电子凭证要等到180天后才能换钱,算下来实际等307天才到手。现在硬性规定一出,等于把游戏规则全改了。

有人发现这政策可能改变中国二十年的生意模式。过去大公司拿供应商的钱当免费贷款,像美的这种大厂,收客户钱后要等98天才给供应商,而自己收账只要42天。中间白嫖了八百多亿。现在钱必须60天内结清,相当于抽掉企业一大笔无息贷款。

车企尤其难受。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电子凭证,供应商想快点拿到现金得贴现。比如100万的凭证只能换95万。现在新规逼着他们改,但很多车企还没找到好办法。房地产的老毛病更明显,恒大爆雷后欠供应商1900亿,现在这些血的教训终于让政策动真格了。

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数据吓人。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突破26万亿,是去年利润总和的三倍多。很多企业担心这些钱收不回来,相当于白干三年。供应商老板接单都犹豫,怕最后拿不到钱,连带工人发工资都困难。

为啥国家这时候出手?因为产能过剩了。房子卖不动,电动车价格战打疯,光伏也产能过剩。长期拖欠账款会拖垮底层工厂,影响工人收入,最后消费更不行。以前所有政策都是为了扩产能,现在要转为刺激消费了。

地方城投公司也被要求赶紧还钱。一些企业开始调整,但很多还在找漏洞。比如家电厂会不会变相延长验收时间?车企会不会多签分期合同?基层供应商现在盯着银行账户,看能不能在60天内到账。

二十年前加入世贸时,中国急需扩大产能,大企业拿钱搞生产是默认规则。税务局只管增值税,不管账期长短。房地产搞高周转,车企拼规模,都是用供应商的钱撑起来的。但现在产能太多,再这么玩会加速内卷,最后大家互相拖欠,整个经济循环变慢。

新规出来后,一些小工厂开始收到钱了。但更多企业还在磨合期。有人算账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缩短后,大企业的现金流会紧张,可能会影响扩张速度。不过对工人来说,至少能按时拿到绩效了。

政策执行还遇到难题。如何核实企业真实的付款日期?有些公司可能阴阳合同,表面按60天结,私下继续拖。监管部门准备抽查,但中小供应商投诉难,不敢得罪大客户。

总之,这事让所有企业慌了阵脚。过去那种靠拖延账期赚钱的日子结束了,接下来半年肯定有大公司扛不住。但对工人和小工厂来说,至少看到点希望,钱能早点到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