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人注意!小崔套路大升级,3招教你见招拆招
在负债维权的“战场”上,催收(小崔)套路不断翻新,让众多负债人疲于应对。别慌!掌握这3个应对技巧,教你精准拆解,守护自身权益。

识破“烟雾弹调解”:别被假“法院”唬住
“特邀调解中心”≠真法院!催收常用这招,打着“调解”旗号,营造“官方施压”氛围,诱导负债人慌乱妥协。遇到这类情况,先冷静辨别:正规法院调解会有清晰文书、流程,且沟通严谨规范 。若对方谈及减免,可理性协商,但别因“谈崩”过度恐慌——实际上,这类非官方调解,80%不会真的快速走司法起诉流程。负债人要做的是,明确自身还款能力,保留沟通记录,别被虚假“权威”牵着走。
破解“闪电冻结术”:账户冻结≠全面失控
突然发现微信(V)、支付宝(宝)被冻结?别懵!这招叫“诉前保全”,是催收或债权人申请的财产临时管控手段。但别慌,通常银行卡(卡片)基础功能还能用,比如工资卡接收薪资、储蓄卡进行必要生活支出(不同银行、案件情况有差异,以实际为准 )。遇到冻结,第一步查冻结依据(法院文书、短信通知等),了解涉及案件;第二步,若冻结影响基本生活,可向法院申请“保留必要生活费用”,依法维护生存权益,同时积极梳理债务,准备应对后续协商或诉讼。
躲开“支付令暗箭”:15天生死战,别忽视!
收到“12368”短信?这是法院官方平台,出现就警惕——很可能是“支付令”!支付令是法院督促债务人偿债的文书,若15天内不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名下财产、账户会被强制划扣。收到支付令,先确认真实性(通过法院官网、电话核实案号),若债务存在争议(如利息过高、还款已部分履行等 ),必须在15天内提交书面异议,说明情况、提供证据,争取重新审理机会;若债务属实,也可借此与债权人协商还款计划,避免直接被强制执行。
催收套路升级,本质是利用负债人的信息差、恐慌心理施压。作为负债人,要记住:冷静辨别是基础,保留证据是关键,依法维权是底气。遇到复杂情况,别怕求助专业律师、法律援助机构,用知识和规则武装自己,才能在债务困局中,找到破局的“生存通道”,逐步走出负债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