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将普通学生进入重点班,往往会适得其反?
来源:飞翔的小钰
如果一个孩子是60分的能力,并进入对应的班级,老师教学重点是针对60分能力,引导学生提升到65分,或者是70分,虽然不能使得整体能力拔升到80分,但已经是最优化的提升。
之所以无法将其提升到80分,并不是老师没有相应的能力,而是没有将孩子从60分提升到80分能力,他们只有将70分或者75分势力的孩子,提升到80分的能力,分班的本质,是因材施教。
如果一个孩子思维能力是80分,就会进入更强的班级,这个时候70分、75分水平的教学难度,老师也只会一带而过,对于这些孩子没有提升意义,而是从80分以上的难度讲解,引导学生成绩提升到85分,甚至90分。

如果不分班,60分和80分水平的孩子在一间教师,老师的教学就很难兼顾,按照80分的教学难度,60分的孩子跟不上,按照60分教学,80分水平孩子得不到提升。
初中阶段没有分层教学,就已经出现明显的能力差距现象,老师的教学就很难做到兼顾,而公办初中和私立初中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其学生成绩表现也就有所不同。
孩子就读的公办初中,进入初二相当一部分孩子跟不上,老师就会反复讲反复讲,优生基本就浪费了课堂时间没有提升,而私立初中则会进行拓展,优生更容易提升,但中下等水平学生跟不上。

高中分快慢班,可以分层教学,才是公办高中开始具备竞争力的关键,即教学的重心是选拔人才,而不是让思维力不足的孩子学的懂,跟得上,这就使得重点班的教学模式,会更具备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并不是让中等生变成优生,而是优生变得更加优秀。
重点班的老师,按照学生思维能力80的基础去讲,而对于60水平的学生,自己不清楚的概念,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基本的知识点,是不需要去讲解的。
很多人对于重点班的认知,是师资和班级,使得学生变得优秀,而不是优秀的学生,让老师在更高的难度上进行教学。重点班讲解的题目,和普通班的不一阿姨是两者能接受的题目难度不同,而不是学习不同难度的题目,造成了学习能力上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