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款秒到账、免手续费、汇率15分钟更新一次 多家内地银行正式上线跨境支付通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推动下,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下称“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实时办理跨境汇款,该系统支持两地居民通过手机号码或银行账户,便捷办理人民币与港币的实时跨境汇款,覆盖薪酬发放、留学缴费等民生场景。
■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
转账一分钟内到账
“尝试了一下招商银行转香港汇丰银行,秒到账,很好用,还可以向不同名账户转,省心。”深圳市民杨先生向记者表示,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后,他就迫不及待地体验了一回。由于工作关系,杨先生经常要在香港和深圳间通勤,之前内地银行向香港银行转账,虽然每人每年有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但是汇款手续繁琐,还需要收费,到账时间长。“跨境支付通上线后,这三个Bug都解决了,不仅到账快还没有手续费,既方便又实惠。”杨先生说。
6月23日,记者见证了广州市民刘女士(化姓)在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使用“跨境支付通”转账的全程。刘女士在工行手机银行点击“跨境汇款”,进入“跨境支付通”界面,填写收款账号或者收款人手机号,并选择香港地区试点银行,在输入“付款金额”后会根据参考汇率即时显示“预计收款金额”,参考汇率15分钟更新一次。转账完成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刘女士就收到了汇款到账的通知。
坚持小额便民定位
首批参与跨境支付通的内地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香港机构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工银亚洲,后续将逐步扩大参与范围。
记者了解到,上述多家内地银行已正式推出“跨境支付通”业务。如农业银行6月22日在深圳启动试点,7月拓展至广东、海南,后续陆续推向全国。6月22日起,建设银行的跨境支付通业务先在广东、海南试点,后续推广至全国。个人客户通过手机银行进入“跨境支付通”页面,填写相关汇款信息等,即可办理跨境实时汇款业务。6月23日起,境内个人客户均可通过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办理跨境实时汇款。
需要注意的是,与香港间的跨境支付通坚持小额便民定位,汇出人民币金额需要占用个人年度便利化购汇额度。目前多家银行对“跨境支付通”汇款设有额度限制,内地多家银行表示,该业务渠道支持办理向香港地区的单笔1万元人民币以内的便利化跨境人民币汇款业务。而香港银行则多是每人每日上限1万港元,每人每年上限20万港元(以每家参与机构计算)。
降低跨境汇款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同传统跨境汇款相比,与香港间的跨境支付通有效缩短了跨境汇款链路,提高了跨境汇款效率,从技术上支持参与机构为用户提供体验更好的跨境汇款服务:一是支持用户通过参与机构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依托手机号码、银行账户等,线上发起内地与香港间人民币和港币的跨境汇款;二是支持经常项目项下一定金额内的便利化汇款实时到账;三是相关支付基础设施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跨境汇款成本。
有业内分析认为,这项被誉为 “金融高速公路” 的创新机制将极大地推动跨境支付行业的发展。从技术层面看,其通过“央行基础设施直连”模式,绕开传统跨境支付的中间清算环节,将汇款到账时间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秒级,手续费降低70%以上。制度设计上,跨境支付通首创“双币种实时清算”机制,支持人民币与港币直接兑换,无需通过美元中转,既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又强化了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定价能力。
中信证券指出,跨境支付通定位小额便民,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的跨境即时支付新通道,在提高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贸往来并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的同时,亦隐含未来:两地更深支付领域合作可能;健全更大范畴的跨区域支付网络可能。首批12家参与行有望收获业务增长与中收增厚红利。传统跨境支付格局加速重塑下,建议关注衍生的跨境支付新模式与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