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孩子和学霸差距在哪里?斯坦福教授:4个字!(转给初中生)
来源:家庭教育锦囊
成为初中生之后。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意识:
孩子之间的差距,似乎进一步拉大了。
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上来看:
初中阶段,学习上的挑战进一步增加,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普通孩子,与学霸之间。
之所以形成差距,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认为:
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让学生之间形成越来越大的落差。

一、固定思维与成长思维的区别。
固定思维的孩子。
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能力、智力或性格是固定不变的。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这样的学生,更容易感到沮丧,认为失败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接下来,他们会避免尝试新事物。
这种思维模式,限制了孩子的学习动力和,使他们难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实现自我超越。
而成长思维,则是积极的。
它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和坚持,个人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和发展。
而学霸们,往往持有这种思维。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霸视挑战为成长的机会。
所以,这样的同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调整策略,直至赢得成绩的突破。
成长思维,让他们保持好奇心。
同时,让这些同学持续学习新知识,从而在学业中不断取得进步。

二、如何让初中生,具备成长思维?
普通孩子和学霸差距在哪里?
斯坦福教授认为,藏在“思维方式”这4个字里。
作为初中生,如何形成成长型思维呢?
如果大家,有逆袭成为学霸的意愿,希望赢得最后的中考。
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转给初中生吧。
第一:敢于挑战
学习生活中。
同学们难免会遇到,出其不意的挑战。
大家要明白:
只有不断走出舒适区,才能促进自我成长。
敢于直面考验,战胜心理弱势,那么同学们已经赢得了第一步。
而家长,则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发孩子的挑战精神。

第二:接受改变
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
接受并适应变化,是成长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初中生,要认识到:
变化是常态,每一次变化都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大家在学习中,要积极接受改变,在各种改变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而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拓宽视野。
让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增强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三:热衷探索
好奇心是成长的驱动力。
作为初中生,大多有探索的意愿。
大家不要害怕,而是应该主动探索,去发现更多的未知。
而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探索的机会。
通过种种方式,让孩子对周围的世界保持好奇,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

第四:主动学习
成长思维,离不开自我驱动。
走进初中的校园之后。
大家若想提升自己,就要从“被要求学”转变为“我要学”。
作为家长,要做好助力。
提升孩子学习的认知,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
当孩子尝到了,学习成绩提升的甜头,那么他们就会保持兴趣和积极性了。
成长思维,会督促学生的成长。
而固定思维,则会让同学们原地踏步,逐渐失去提升的信心。
如果您的孩子,成绩表现平平。
作为家长,不妨从思维方式着手,帮助孩子遇到更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