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问你取钱干什么?记住“万能话术”,涨知识了杨贵妃到底有多漂亮?生前容貌被复原后,和一位女星极其相似!
随着线上支付的技术不断升级,现在我们不仅可以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各种生活账单,各类银行APP、数字人民币等技术手段甚至可以满足买房、购车的大额支付需求。
虽然现金支付的需求已经变得非常小,但是依然有不少储户对银行“取款难”的问题非常不满。

比如,很多求人办事的朋友确实需要大额取现,毕竟谁也不会单纯到给领导转账、发红包的程度。
面对银行的取款用途询问一般人都不敢说实话,柜员看到你支支吾吾不肯说明取款用途,很可能拒绝办理这笔“高风险”业务。
那么,我们怎么说才能让柜员立马办业务呢?
一、“取款难”的原因
很多网友觉得银行反复询问取款用途单纯是因为银行账上没钱,如果银行资金没压力的话绝不会这么为难储户。

事实上在存款利率连续下滑,贷款需求又持续低迷的今天,银行巴不得储户提前取走那些高利率的定期存款,这样银行的“存款利息成本”还可以降低一些。
“取款难”和银行并没有多大关系,它主要和三大监管要求有关。
第一,“反诈”监管的要求。
2024年我国反诈领域的“公诉嫌疑人”大幅增长53.9%,高达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让监管部门不得不严查现金交易。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全国多地曝光了利用“闪送”或者“跑腿”托运现金的电诈案件。

假设银行没有认真审核储户的取款用途,一旦储户被骗银行很有可能承担审核不力的责任。
第二,税务监管的要求。
现在“金税四期”系统还没有全国普及,依然有不少企业或者个体户通过现金交易规避税务监督。
比如,原本应该依法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劳务中介,就非常喜欢用现金结算工资。理论上银行绝不能给这种“现金避税”的储户办理取款业务,
如果税务部门发现银行柜员明知故犯的话,这很可能上升为偷税漏税的严重后果。

第三,廉政监管的要求。
虽然普通网友觉得花钱求人办事简直是家常便饭,但是纪检监察部门对于这类现金灰色交易一直是零容忍严打。按照行贿罪的量刑标准,取款1万元用来“求人办事”就将涉及刑事责任,银行柜员如果不能充分履行取款用途审核职责,很有可能卷入行贿罪的法律风险。
二、取款的“万能话术”
无论你是随便编一个取款用途(比如住院急需用钱)糊弄银行柜员,还是用《民法典》第1032条赋予我们的隐私权拒绝说明取款用途,都很难日趋严格的三大监管要求。

甚至有一些脾气倔的储户因为“取款难”,被请到派出所“喝茶”。
难道我们就只能“坦白取款”吗?
其实你只要说明一句话:“我愿意承担一切法律风险”,柜员就会立马乖乖办理业务。之所以这句话会成为办理取款业务时的“万能话术”,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保障银行不承担监管不力的后果。
首先,银行可以凭借储户的“法律风险声明”摆脱电诈追偿的连带责任。现实中有不少人在遭遇电诈后起诉银行监管不力,甚至还有人会跑到银行大厅扰乱公共秩序。

如果你在取款时承诺“承担一切法律风险”,一旦最终这笔钱落到电诈分子手中,银行就能够以此为依据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其次,银行可以向有关部门证明自己充分履行了监管职责。金融、税务、司法等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要求并不是无限担责,理论上银行只需要告知客户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且把高风险交易行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他们就不会因为监管不力遭到行政处罚。
如果储户明确表示“承担一切法律风险”,银行完全可以照常办理业务,至于后续的风险排查则是有关部门的事情。

最后,银行还可以直接解除高风险客户的服务合同。
并不是所有人都符合开立银行账户的资格,比如很多涉诈人员就可能被限制离柜交易,甚至直接被注销银行账户。
明确表示“承担一切法律风险”的客户一旦被银行判定为高风险群体,很可能被直接取消开户资格,在注销账户之后就可以无障碍办理取款。

三、低风险取款的建议
用“万能话术”取款意味着我们不仅可能遭受反诈、税务等法律风险的排查,而且还可能失去继续享受银行服务的资格,这种紧急情况适用的办法显然不适合日常取款需求。
如果你既想要顺利取款,又不想承受太大的风险,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替代选择。
第一,
银行APP预约取款。
在银行降本增效的影响下,近几年不仅银行网点数量明显减少,而且办理存取款的窗口也特别少。如果你的取款计划比较确定,可以尝试在银行APP上选择附近的银行网点预约排号,部分银行还支持线上审核取款用途,这可以大幅提高取款效率。

第二,数字人民币钱包。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的余额完全是两码事,这种国家认可的新型结算技术法律效力和纸币、硬币完全一致。
目前一类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支付额度和一类银行卡没有任何区别,并且医院、学校、房产交易中心等支付场所依法必须接受数字人民币结算。

结语
电诈、逃税等与现金交易关系密切的违法犯罪活动,都需要银行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所谓的“取款难”并不是国家难为老百姓,而是有些人不明白国家政策的本意。
如果你愿意承担一切法律风险,银行并不一定要为你的取款安全负责。从普通工薪族的利益出发,充分利用银行APP预约取款、数字人民币钱包等技术手段,更符合低风险、高效率的标准。

那么,你怎么看银行严管取款用途的问题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参考资料:
1.《全民反诈在行动|警惕跑腿平台骑手帮助电信网络诈骗取现、洗钱》
2.《银行取款难,引起人员死亡,症结到底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