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机收到这种信息,必须马上关机,已有多人被“隔空”转账
常见诈骗情形

信号劫持诈骗
诈骗者通过改装设备在百米范围内强制降低手机信号,一旦信号降至2G,电话、短信及验证码可能被实时拦截。比如在地铁上收到“快递柜取件码”短信,随后手机信号从5G降到2G,几分钟后支付宝等账户可能被异地登录,资金被盗刷。这是因为2G网络加密性低,骗子能截获验证码,绕过密码修改支付权限。
“高仿”短信陷阱
诈骗者利用伪基站发送伪装成银行通知、快递取件码等内容的“高仿”短信,并附带“查询链接”。点击链接,手机会被植入木马程序。像退休清洁阿姨收到“社保局”短信,称医保卡被冻结,点击链接验证身份后,账上七八万瞬间被转走。
伪装求助短信
诈骗分子非法获取通讯录信息后,伪装成亲友发送求助短信。例如60岁张大爷收到“儿子”短信,称手机丢失换新号,让转5000元,张大爷未核实就转账,事后才发现被骗。
应对措施
当遇到以下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时马上关机:
手机信号异常:在信号稳定处,手机突然从5G降到2G且持续几分钟,可能附近有伪基站,应关闭移动数据,开启飞行模式,切断信号传输。
收到不明验证码:没登录银行账户却收到登录验证码,或没网购却收到支付确认短信,很可能是诈骗分子尝试破解账号,要立即关机并联系运营商冻结SIM卡。
出现陌生充值或话费异常:突然收到陌生充值记录信息,或话费异常激增,可能是诈骗分子利用号码申请网贷或虚拟充值服务并洗钱,要联系客服核查,必要时报警。
日常防范建议
为避免成为诈骗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这么做:
开启防护功能:在手机设置中开启“VoLTE高清通话”功能,其通话全程加密,能降低信息被截获风险;对银行卡、支付宝、购物平台等开启双重认证功能,保障资金安全。
谨慎对待链接:不轻易点击短信或社交软件中的链接、二维码,不随意下载不明来源应用程序。
核实信息真实性:收到涉及资金、个人信息的短信,通过官方客服电话、正规网站等渠道核实,不直接按短信提示操作。
手机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大家要提高警惕,记住反诈民警的话“不轻信、不点击、不拖延”。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子女要提醒他们别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短信和链接。若遇到上述异常情况,立即按下关机键,这或许是保护账户安全的最后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