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的追债经历
文 | Tess
公众号:Tess外贸Club(Tess_2006)
01
今天总结一下上周日第二位分享嘉宾李彦英律师的分享内容。
李律师在中信保工作了十年,主要工作是帮中国的外贸企业向不付钱的国外买家追债。
在这个过程中,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国际老赖和一些匪夷所思的骗局。
一共8个案例,各个精彩!
案例1
无论是国内和国外,两个主体之间一旦涉及到债务纠纷,想要解决问题,人们通常想要的是打官司。
但是,打官司费用多,时间跨度长,特别是跨国官司,动辄半年起,有很多人拖不起时间。
所以,申请支付令就是一个更高效、更经济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一般三周之内就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申请支付令是需要条件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跟客户的沟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留书面证据。
比如通过邮件沟通,让客户承认他是欠你钱的,且这笔钱已经该支付了却没有支付。
只要能拿到这方面的证据就可以很容易地申请支付令,让当地的政部门迫使客户付款。
案例2
做国际贸易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我们不知道客户公司的运营状况。
假如一个客户给你下了一个大订单之后破产了,很多供应商就会自认倒霉。
李律师通过案例告诉我们,即便客户破产了,我们还可以尽力为自己挽回所有损失,或者大部分损失。
具体操作,大家可以去会员福利仓看李律师的分享视频。
案例3
如果一个很高大上的客户找到你,给你下了一个很大的订单并告诉你,先付定金,付完余款之后交货。
这个时候有多少中国的供应商会怀疑这是一个骗局呢?
有多少有实力的供应商会拼尽全力去争夺这个订单呢?
又有多少外贸老鸟可以一眼识破,这是骗局呢?
我第1次听李律师讲这个案例,他刚讲完付款条件,我就告诉他这是一个骗局。
那么,该案的骗子是怎么行骗的呢?
请大家看福利仓视频的详细解说。
案例4
很多人以为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是安全的。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对信用证的条款不了解,忽略了其中的软条款,最后让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
具体过程、以及信用证软条款识别方法,请参福利仓视频。
案例5
这个案例也是现场讲解时间最长的一个案例,因为一般人短时间理不清其中的关系。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中国的出口商A和新加坡的买家B一直联系,但B实际上只是名义买家。
在开信用证的过程中,B说,C是真正的买家,让A跟C联系。但是A拒绝了。
看来A还是很有风险意识的,知道权责划分。
实际上,C是个名义公司(皮包公司),真正在背后指挥沟通的人是D,只是一直没有露面。
最后,定金是由尼日利亚的一家公司E支付,货物的目的港是尼日利亚。
后经查明,货不是去尼日利亚,去了另外一个国家。
当中国的出口商A发现余款收不到的时候,货已经被提走了。
那么,A还有希望把余款追回来吗?
在现实中,估计99.99%的人会追不回来,律师大多也会劝中国出口商自认倒霉。因为里面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一定会涉及到扯皮、甩锅、取证。
我了解完案情,心中的真实想法就是自认倒霉,要么用江湖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但是,李律师的团队最后通过诉讼把钱追回来了。
这个案例还是相当让我震撼的,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三观。
具体的案情讲解请去Club福利仓观看视频。
02
最后一部分,李律师讲了一些他在中信保工作的时候,处理过的一些拒赔案例。让大家明白,为什么保险公司会拒赔,如何避免被拒赔。
案例6
案例7
案例8
李律师的分享为2.5个小时,全程干货,虽然不是教大家赚钱,但在关键时刻却可以保命,不至于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
再次感谢李律师的分享。
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可以联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