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前饮食有讲究:5种时令蔬果,滋阴清热最管用

2025-06-18 01:05:37

  芒种,“芒”是有芒作物的成熟,“种”是谷物该种的时候。自古以来,这几天最讲究实时而食。古人说得妙:“芒种不吃瓜,空叹夏炎热。”意思其实很明白:顺天应时,身心两安。除了气温陡升、湿气渐重,蛇虫蚊蝇也开始猖獗,所以饮食更要“清爽、滋润、去火”,才能舒服地过夏。

  

  说到芒种,诗人陆游有句《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麦熟、稻忙、瓜熟、豆新,是芒种前后最常见的画面。还有一则趣事:在江南地区,芒种吃青梅是古早的风俗。不仅因为此时青梅最甜,也是为了纪念“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雅趣。

  

  古时,还有“送忙芒、迎安闲”之说。劳作到极致时,家人会上桌上的时蔬瓜果当作给全家的一份小犒赏。这也是人与时令拥抱、与亲情相守的温暖见证。你瞧那句老民谣,“五月荠菜六月瓜,夏熟时蔬不让花”,说的就是芒种前,“瓜果蔬菜最和谐,一筷入口降火来”。

  

  五种时令蔬果,厨房里的消暑小主角

  这时候,要说桌上哪几样蔬果最得人心,我想许多家庭都会给出差不多的答案——那些颜色清亮、水分足、口感脆生生的本地蔬果,总是被频繁“盯梢”。

  青瓜(黄瓜)

  黄瓜,不光清脆,还是芒种桌上的“凉意担当”。传说唐代诗人王建喜用黄瓜做汤,炎夏人困马乏时,一碗下肚,暑气都淡了。家常吃法最简单,洗净后拍碎,拌上一点蒜末、麻油、生抽,撒上少许花椒油,就是一道下饭凉菜。说黄瓜“以清解暑迎初夏”,不只是夸张——老辈人都说,芒种过后,黄瓜越来越甜,正是时候。

  

  冬瓜

  冬瓜的好处在于质地绵软、汤水丰盈。江南伏天,家里常用新摘冬瓜炖汤或与排骨同煮。清洗切块,锅中加水、冬瓜和排骨,文火慢炖一小时,加盐调味,汤色清透、瓜肉酥烂。冬瓜代表着“去浊纳新”,寓意把春末的沉闷一扫而光,迎来清新安定的夏气息。

  

  苦瓜

  虽说孩童避之不及,但到了大暑小满之间,苦瓜几乎是家家饭桌上的常客。祖父总爱说“吃苦耐暑有福报”,把人生的大道理都藏在这碗青翠的苦瓜中。苦瓜的吃法多样,可以切片,拌上一撮盐杀杀苦水,入锅清炒,也可蘸酱生吃——那一丝微苦入口,仿佛暑气都躲在门后不敢进来。

  

  丝瓜

  丝瓜是南方初夏的专属,翠绿的藤蔓爬上篱笆墙,花黄瓜嫩。家常做法就是丝瓜炒蛋:将丝瓜去皮切小段,热锅冷油下蛋翻炒,再投入丝瓜略炒,加些盐、葱花,简单得让人满足。丝瓜素来被视为“清热之瓜”,也是妈妈那句“初夏吃丝瓜,清清爽爽整夏天”的温柔嘱咐。

  

  绿豆

  绿豆是每到初夏厨房烟火气里的老主角。自古便有“绿豆汤解暑气,端午前后堪称宜”的说法。做法极简,绿豆淘净,加水入锅,小火慢煮一小时,最后加少许冰糖,冰镇饮用,一口暑气全无。绿豆象征“清新、宁静、安然”,在蒸腾的季节里,成为家中最朴实的安慰。

  

  芒种前后的日子,虽说暑气难挡,但只要灶台上烟火不灭,院子里瓜蔬鲜亮,饭桌上就有消磨烦闷、平和人心的灵丹妙药。时节如歌,民俗如舟,把世世代代的生活智慧轻轻托起,渡过一个又一个火热的夏季。

  生活,说到底,是一场与大自然的对话。节气更替,饮食有道,我们顺时而食,就是用牙齿和舌头体验四季流转的温柔。愿这个芒种前,你我能在一碗温润的冬瓜汤、一道翠绿的丝瓜蛋里,感受到安定的力量和淡淡的幸福。

  “芒种前多一份清淡,夏天便多一分安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