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绝对想象不到的公众号“榜首铁粉” | 二湘空间
来源:二湘的六维空间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令人绝对想象不到的公众号“榜首铁粉”
文/赤骥平川
2025年5月15日早上,照常看我的公众号数据,忽然在“关注我的人”里面,一眼看到我老母亲的头像,豁然出现在“阅读最多”的榜首。我非常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揉揉眼睛仔细再看,确实没错。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用颤抖的双手立即把这一幕截图保存下来。

我家老父亲今年85岁,老母亲87岁,两人都有自己的微信号,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天天捧着iPad 看个不停,看我们家里每个人的微信动态;“我家”群里我们的对话、照片、视频;我那担任大学教授妹妹的公众号文章,尤其是最爱看有关我两个外甥女的内容;还有我亲戚的微信,父亲每天还看时政新闻。以上内容二老白天黑夜地反复看,我怕他们总盯着屏幕伤眼睛,有时候故意隔很久不在“我家”群发我孙女孙子的照片。老人们不知道我的良苦用心,总觉得是我平时太忙,遂不敢催促。当然,他们也还没有学会再发微信,只能默默等,反复看之前发的照片。有时候操作失误,把照片又发在群里,我们兄妹三个心照不宣,不去提醒他们,这也成为了我们获取他们动态的方式。我只要一回老家,帮他们打扫了卫生,到小区水站取了水,吃完饭坐下来休息,老人就催促我“有孩子们的新照片吗?发来看看”,我只好当场发几张,同时叮嘱二老:“别光看屏幕,对眼睛不好。”二老说:“你们平时都不在家,看到它就觉得你们在我们身边一样。”
我于2025年3月4日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主要就是记录孙辈成长过程中的乐趣,充其量只能算是生活纪实,算不上是什么文章,所以我虽然发表了十篇文字记录,也没有对外声张。直到4月20日发表了一篇《孙子这样给奶奶“留”草莓》竟意外收获1.2 万阅读量,这才发现这些琐碎日常也有人感兴趣。联想到我每次回家后,二老经常让我发孙女孙子的成长照片,就想,干脆告诉家人我的公众号,让家人也看看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4月26日周末回老家,我帮父母关注了我的公众号,他们立即看了起来,还一边看一边津津有味地评论。我担心看久了对眼睛不好,就说:“你们有空听听语音就行。” 并且教会了他们怎么操作。有一天,我竟然看到了父亲给我的文章点赞,就知道肯定是每天在看我们的文章。果然,5月10日回家,父亲说:“我们每天最大的事就是读你们写的文章。”我说:“你们听听就行,读多累眼睛啊。”父亲说:“听和读感觉不一样,听只能听见声音,读才能了解你们的生活啊。”那一刻,我心里猛地一颤,老人这何止是在读文章,这是借着这些文字,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啊!母亲说:“除了读文章外,还看看评论,那些写评论的人都是你同事吗?说得真好!”看到母亲开心的模样,仿佛又看到我们小时候被别人夸时她那无比自豪的表情。我说“不是同事,互相之间虽然都不认识,但都喜欢读、写文章。”老父亲感慨道:“语文好就是好,想写东西就能写出来。”

因为父亲本身就是文化人,读这些文章轻而易举。让我惊讶的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竟然能完整操作公众号登录流程,还跟我讲述我文章里孙女孙子的一些细节,指教我面食的做法:“你写的蒸馒头的那篇,应该加上得用老面引子,蒸出来才松软吃着有味。”。要知道,母亲只上过四年小学,以后全靠自学认识了一些字,没想到80岁以后通过看ipad,竟然阅读水平也大大提高,简直太神奇了。
父亲还问:“你是怎么发表文章的?人家给你发表文章不收费吗?”我简单说了一下公众号注册发文流程:“不但不收费,如果写好了,他们还给我报酬。”母亲说:“钱不钱的不重要,你退休后有个事干挺好,我本来还担心你突然闲下来难受呢。”母亲这话令我动容,快90岁的人了,还时时挂着自己的孩子,在她心里儿女过得充实开心比什么都强。
没想到我写的文章,竟成了家里的热门话题,给老人家增添了不少乐趣。母亲几乎背下了我文章里写的孙子孙女说的话,跟我妹妹视频的时候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我心里明白,老人家是通过看文章、刷微信这些方式,寄托对晚辈的思念和关切;我也知道,老人家每天都在盼着看到我的新作品,这份藏在白发里的期待和这两位最年长、最亲的“铁粉”的厚爱,让写作的苦累化作了满心的甜润,同时也更激发了我的写作动力。
85岁以上高龄的父母,成为60岁儿子的 "榜首铁粉",在公众号平台演绎着别样的温馨。这温馨的画面,成为平台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谁说这不是一段动人的美好传奇呢?它让我忽然懂得:所谓 “铁粉”,从来不是数据里的统计数字,而是有人在把你笔下的每个字都当成值得细细品味的故事。
作者:赤骥平川,男,生于1964年12月。退休干部,退休后以文字记录生活感悟,从日常琐事中挖掘温度,追求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