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5个 “隐形花钱开关”,不关闭可能每月偷偷扣钱!

2025-05-30 01:43:20

手机里藏着 5 个 “花钱黑洞”,你以为关了密码就安全?

错了,它们可能正在悄悄 “吸干” 你的钱包!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您的账户已扣款 XX 元”,却完全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花了这笔钱?

上周邻居阿姨拉着我诉苦,说银行卡突然少了 300块,查账单才发现是半年前开通的视频会员在自动续费。

她颤巍巍地说:“我以为只付一次钱,没想到每个月都扣!” 这事儿给我提了个醒:我们手机里藏着太多 “隐形花钱开关”,稍不注意,钱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不知不觉就没了。

今天咱就把这 5 个 “开关” 一个个揪出来,教你怎么把钱袋子扎紧 。

第一个开关:付款码的 “免密快捷通道”现在谁出门不刷码?买早餐、坐地铁,扫码支付确实快,但你知道吗?支付宝和微信的付款码,默认都开着 “免密支付”。

比如支付宝,单笔低于 1000 元、微信低于 500 元,只要扫码枪 “滴” 一声,钱直接划走,连密码都不用输。

前阵子新闻里,有人在商场被人蹭扫二维码,10 分钟内刷走 6 笔共 980 元,就是吃了这个亏。

别觉得 “我手机不离身” 就没事,万一丢了呢?

赶紧打开支付宝: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 / 自动续费→付款码免密支付,关掉!微信也一样:我→服务→钱包→支付设置→自动扣费,把 “付款码免密支付” 也关上,每笔消费都输密码,麻烦是麻烦点,但心里踏实。

第二个开关:App 里的 “自动续费陷阱”你是不是经常为了 “首月 1 元” 开个会员?用完就忘?那你可要小心了!

视频软件、音乐平台、甚至外卖会员,开通时默认勾选 “自动续费”,到期直接扣钱,很多人一年下来多花几百块冤枉钱。

我表弟去年为了看一部剧,花 1 元开了某平台会员,结果半年后发现每月扣 25 元,累计扣了 150 元 —— 他早都不用这个 App 了!

记住:所有会员开通页面,一定要取消 “自动续费” 勾选,并且打开支付软件的 “自动扣费管理”,把不常用的服务统统解绑,别让它们 “偷偷” 留在你的账户里。

第三个开关:第三方签约的 “免密代扣”

除了常用 App,很多线下场景也藏着 “免密陷阱”。比如共享单车月卡、健身房次卡、甚至小区的停车费,扫码签约时可能默认绑定免密支付。

我同事小王在便利店买饮料,扫码领了张 “免费停车券”,结果三个月后发现每月被扣 88 元 —— 原来领券时默认签约了停车场的免密扣费服务。

这种 “被动签约” 最防不胜防,一定要记住:每次扫码后,仔细查看是否有 “自动扣费协议”,任何需要绑定支付的服务,都要手动关闭免密选项。

第四个开关:微信的 “双免密双保险” 漏洞你可能不知道,微信除了付款码免密,还有 “自动续费” 和 “免密签约” 两个独立功能。

比如你给孩子买了个学习软件,开通时选了 “微信免密支付”,那么到期扣费时,既不用输密码,也不会弹出大额提醒。

我表姐家孩子用她手机上网课,偷偷开通了一个 “199 元 / 月” 的题库会员,连续扣了三个月她才发现。

正确做法是:打开微信→我→服务→钱包→支付设置→自动扣费,这里能看到所有签约服务,把不熟悉的、过期的统统关掉,别让 “双免密” 变成 “双漏洞”。

第五个开关:苹果手机的 “指纹即支付” 特权

用 iPhone 的朋友注意了,你的 App Store 和 iCloud 服务,可能绑定了 “免密支付”。下载付费软件、订阅云存储、甚至给游戏充钱,只要指纹或 Face ID 验证通过,钱直接从绑定的账户扣,连密码都不用输。

最典型的就是 “熊孩子充钱” 事件:有位爸爸手机没关苹果免密,孩子打游戏半小时充值 12000 元,家长收到银行短信时都懵了。

赶紧检查:设置→你的 Apple ID→媒体与购买项目→自动续费 / 免密支付,把不需要的订阅全部取消,别让 “便捷” 变成 “失控”。

这些年,我们被 “便捷” 惯坏了

说句心里话,这些免密功能刚开始都是为了方便:赶时间不用输密码,会员到期不用手动续。但便利背后,是对 “人性懒惰” 的利用 —— 我们总觉得 “下次再关”,结果就被 “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花了冤枉钱。

尤其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他们对手机功能不熟,看到扫码就点、看到 “同意” 就签,根本不知道背后藏着扣费开关。我现在每周都会帮妈妈检查手机,教她一步步看账单、关免密,她说:“麻烦是麻烦,但钱在自己兜里,踏实。”

最后一个提醒:每月 5 分钟,给手机 “断舍离”建议大家每个月花 5 分钟,做两件事:

打开支付宝 / 微信的 “账单”,逐条核对每笔消费,发现不认识的立即投诉;

进入 “免密支付管理”,把三个月以上没用过的服务统统关闭,别让它们 “躺平扣费”。

这就像定期整理衣柜:没用的衣服扔掉,没用的扣费服务也该 “断舍离”,让手机回归工具本质,而不是变成别人的 “提款机”。

你家老人的手机关了这些免密功能吗?或者你自己有没有被 “偷偷扣费” 的经历?来评论区说说,让更多人避开这些坑!觉得有用就转发给家人朋友,尤其是有孩子和老人的家庭,多一分小心,就少一分损失。关注我,后续还有更多 “手机防坑指南”,帮你把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