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绝对真实,绝不有假
见过p照片的
p实习证明的
p字迹的
但是你见过p执行裁定书的吗
这不仅p,还敢明目张胆交到警察手里
近日,我狱警察“叔叔”在办理案件时,就收到了这样一份执行裁定书(敲重点!!本故事绝对真实,绝不有假)
这份文书实在是不同寻常!
格式杂乱无章!内容错漏百出!甚至多处出现了错别字!
警察“叔叔”眉头紧锁,拿着这份疑点重重的裁定书,立刻将情况汇报给了职能部门,进行鉴定。
经过仔细甄别,反复比对和讨论,鉴定小组一致认为,这份裁定书有明显伪造嫌疑。
警察“叔叔”以需领导签字为由,将文书暂留。同时监狱联合检察机关,一同前往人民法院核实该文书的真实性。经过法院核实,该文书为他人伪造,并非法院出具。
为查清事实真相,民警开始深入调查。
通过复听罪犯钟某某的通话记录,发现他在近期频繁与家人联系,言谈中透露出对减刑的渴望。
审查亲情会见录音时,民警们更是听到了罪犯家属提及“终结执行裁定书”的事情。
民警立刻讯问罪犯钟某,可他却对此事一无所知,毫不知情。
罪犯钟某说,自己近日确实达到了呈报减刑的条件,但由于财产性判项未执行完毕,无法报请减刑。于是通过亲情电话联系家人,希望他们能前往法院办理相关手续,帮助自己取得减刑机会。
监狱掌握相关情况后,立即将情况通报给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迅速行动,检查资料并提取笔录后,受理了该案件。
经过深入调查,公安机关决定对罪犯亲属钟某某、黄某某二人以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案立案侦查。
正道在前你不走,偏要剑走偏锋,本来帮助家人减刑是好事,可曾想因为一时的小聪明,家人没帮成,反而把自己给送进来了。真是芝麻没捡到,西瓜也丢了。
除了遇到此类事件
民警在监听罪犯与家人的亲情电话时
也发现一些端倪
成功阻止一起针对罪犯家属实施的诈骗
罪犯沙某在与家属拨打亲情电话时,他的家属称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声称有能力办理财产性判项的终结执行裁定,非常熟悉相关法律程序和减刑政策,并以此为由向家属索要财物。他们的对话被监狱民警敏锐地捕捉到了。
民警监听该通话内容后,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针对服刑人员家属的诈骗案件。
民警迅速与罪犯沙某家属取得了联系,详细了解通话内容和诈骗分子的相关信息后,明确指出这通电话是典型的诈骗行为。
随后民警耐心地向罪犯家属解释了财产性判项终结执行的正规程序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民警的及时干预下,沙某家属终于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差点掉入了诈骗分子的陷阱,也多亏民警及时出手,避免了经济损失和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监狱还特意加强了对服刑人员及其家属的法制教育和防诈骗宣传。他们通过宣传栏、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向服刑人员和家属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和防诈骗技巧,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审查财产性判项执行问题的规定的出台,罪犯财产性判项的执行情况成为影响罪犯减刑的重要因素。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激励罪犯积极履行生效刑事裁判的财产性判项,提高执行率,同时也为减刑、假释案件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判断标准。
正是因为如此,一些不法分子却试图趁此机会,利用服刑人员家属的心理,骗取钱财;剑走偏锋,想方设法为罪犯减刑。
我们在此正告不法分子,妄图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来为罪犯谋取减刑,等待你的只会是法律的严惩。
同时也提醒罪犯家属,不要相信任何关于罪犯减刑的陌生电话,如有遇到,请立即联系监狱相关部门或者报警。
四川省荞窝监狱
原标题:《本故事绝对真实,绝不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