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宏大叙事的后果

2025-03-13 00:16:08

历史上不乏宏大叙事,这种叙事会产生一定的后果。搞历史叙事的人早已预知了这种后果,就是故意那么干的。宏大叙事会对人们产生很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世代相传。如此一来,宏大叙事并非历史原本的记录,也就在一些细节上改写了历史。

历史上一个王朝建立了,不但会采用前朝的一些典章制度,而且会对前朝的一些官僚贵族进行清算。倘若只是和平过渡,还好一些,政权实现了顺利移交,而前朝的权贵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只会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淘汰。新朝建立以后,新朝的皇帝开疆拓土的事情会被扩大宣传,成为宏大叙事的一部分。史官们会着重写这样的历史,甚至会美化这样的历史,丑化政治对手。出生于草莽的皇帝,还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在史书中记载中就已经变成了太祖,第二代皇帝也还没有成就什么事呢,就已经被称为太宗。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容易影响历史的真实记录。让人觉得记录历史的人一边倒地倾向于新朝的皇帝,而对旧朝的历史记录就有一些偏激了,甚至完全跑偏。记录历史的人态度出现了变化,历史记录也就跟着出现了变化。美化当朝的皇帝,而对前朝的皇帝多有贬斥,那么这种所谓的历史记录态度本身就出了问题。即使有些朝代的史官只修前朝的历史,不修当场的历史,似乎为了避讳权力系统的迫害,也仍然不能做到忠实地记录。记录前朝历史的时候就要有所选择,不能随便贬斥,而是要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当权者讳。

记录历史的史官有了一些忌讳,看似保护了前朝的皇帝和官员,实则保护了当朝的皇帝和官员。因为按照这样的套路记下去,后来的人记录历史也会按照这样的原则。他们会片面夸大历史上伟大人物的作用,尤其夸大一些皇帝和大臣的作用。按照现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很多史书上的宏大叙事有着夸张的嫌疑,史官根本没有考证事实,只是根据后人的传说,根据一些书籍的记载,就进行了片面化的揣测,而且记录之前已经出现了态度偏差。越是这样,宏大叙事就越不可靠。但只要这样的宏大叙事长久存在,代代相传,就会成为正当的叙事模式,也会迷惑很多人。当很多人都认为历史上的宏大叙事是真实的,甚至细节都是真实的,就一定被史官欺骗了。在宣传方面,很多人容易被宣传策略鼓动,也容易被历史上的宏大叙事影响。很多人读历史的时候,把自己的主观情感代入进去,跟着历史人物一起“经历”一些事情,其实只不过被史官的文笔欺骗了,却并不一定真的了解历史。

倘若有开国皇帝带兵打了一场仗,要过一座桥梁,桥梁上的木板都被抽走了,只剩下了框架,桥梁另一边有重兵把守。这个开国皇帝带领士兵们,拿着木板或门板当成铺设桥梁的基本材料,一边铺设一边过桥闯关,最终杀过了桥,打退了驻守在城那边的敌军,就算是丰功伟绩了。虽然过桥的勇士们只有几十个,也牺牲了十几个,但这件事无论如何也不真实。明明敌军驻守在桥的那一边,由主帅带领,还可以随时放箭,就不是几十个人能够闯过去的。桥面本身是空的,仅仅凭借木板和门板,还要防备对方的弓箭,怎么说都不容易过去。历史或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驻守桥那边的敌军没有那么多,心也不齐,而真正过桥闯关的勇士们也没有经受太大的阻力,就轻松过去了。但历史宏大叙事不是这样的,而是写得具有生动性,让人们觉得有看头,英雄人物有着一定的光环。越是这样,越能够激发人们探索历史的兴趣,美化历史,美化自身,从而诋毁敌人,诋毁对手。

但历史应该客观而准确地记录,不应该为了宣传而篡改,也不能因为宏大叙事而失去真实的细节。可是历史是由统治阶级制定的,统治阶级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俗话说,“成者王侯败者贼。”就是这个道理。谁掌握了统治权,谁就可以修订历史。而历史上的宏大叙事一定有利于统治阶级,也能够塑造统治阶级的伟大形象,贬低敌人的形象。统治阶级可以任由史官这样改编,弄很多凸显自身丰功伟绩的宏大叙事,对人们形成广泛的影响。看似没什么影响,其实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劳动人民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以至于让他们认为宏大叙事的历史事件就是那么回事,是真实可靠的,而且他们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给下一代,也就对下一代形成了影响。而真实的历史不是那么回事,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那么大的困难可以战胜。

历史宏大叙事的影响就是颠覆历史,消解历史的纪实属性,把历史弄成了传奇故事,让很多历史人物成为了带有英雄光环的人物,当然也就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人物,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却与历史事实不符,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历史。需要人们多读书,正视历史事件的真实属性,而不能被宏大叙事的夸张渲染深深影响,以免被愚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