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两道密旨,作用真的那么大吗?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而其中,雍正是则是造成“康乾盛世”的重要人物。
据说雍正临死前拟好了两道密旨,这两道密旨保证乾隆安稳60余年。个人觉得有点夸大了两道密旨的作用。
一个康乾盛世的打造,与祖孙三代的励精图治有很大的关系。雍正历史上就是一个勤政严苛、刚毅果断的形象。
雍正在位十三年时间里,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整顿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设立军机处,密折制的创新与改善,创立秘密建储制,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等。而且他生活也是朴素节俭。
正由于雍正的节俭和勤奋,国库充盈,给乾隆留下了丰厚的家底,乾隆没有财政上的后顾之忧,治理国家底气十足。
还有乾隆自幼天资聪颖,深受祖父康熙厚爱,在众多皇孙中早早地确立了地位。他执政后不仅成功地改变了雍正的某些政策措施,消除了很多弊端,并且提出了“中道政治”和“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他本身具备雄主的素质,哪里是一道密旨就可以让他安稳60多年。
所以第一道密旨就不算秘密了。之所以采用秘密立储制度,也是雍正首创,同时也是他从父亲康熙那里得到的血的教训。
康熙国事明白家事糊涂,太子二立二废。晚年迟迟定不下皇储,导致了“九子夺嫡”悲惨结局,雍正不希望后代再重蹈覆辙。所以,后来的嘉庆、道光、咸丰都沿用了这制度。
关于第二道密旨是这样的。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在生命垂危时,紧急召见四位重要的人物,做了最后的安排。这四个人就是庄亲王允禄和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雍正皇帝对他们四人说,自己一共留下了两封密旨,等到自己驾崩之后,你们四人要一起打开第一道密诏,宣布新皇帝的人选。等到新皇帝继位之后,再把另一封密诏交给新皇帝。
雍正皇帝死后,四位大臣宣读了第一封密旨。内容如下:
“宗室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顺,处事平和,圣祖仁皇帝惟独对他最为钟爱,在宫中抚养,给他的恩惠最多,超出了正常的规定……”
弘历顺利当上皇帝,即后来的乾隆皇帝。然后,四人把第二封密旨交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登基后,又宣读了第二封密旨。内容就是为乾隆皇帝安排了辅政大臣,让他们尽心为乾隆,为大清王朝效力。
但是雍正在密旨中故意将汉臣张廷玉放在鄂尔泰的前面,就是为了提高张廷玉的地位。目的就是用汉臣制约满臣鄂尔泰,用心可谓良苦。
也就是雍正皇帝这两份密旨,保证了皇权的顺利交接,避免了流血牺牲。对辅政臣子也有安排,保证国家政策也能顺利过渡。为康乾盛世的到来也是功劳一件。但康乾盛世也与乾隆的执政能力有重要的关系。并不是一道密旨就能保证乾隆安稳六十多年。
好了,你们有啥看法呢,欢迎评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