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后付”货到付款,看似实惠其实暗藏玄机?这东西是好是坏?

2025-03-05 00:03:35

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即可先将商品带回家,待确认收货后再付款,这种购物模式是不是让你感觉仿佛占了大便宜,就像天上掉馅饼?

初看之下,消费者似乎是这场交易的最大受益者,能不花一分钱先享受商品。然而,事情远非表面这般简单。在这看似诱人的购物模式背后,实则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暗处悄然运作,进行着不为人知的操控 。

当我们在购物平台进行消费时,系统默认的首要付款方式竟被设置成了 “先用后付”!在浏览商品的过程中,稍不留意,手指轻轻一点,就可能稀里糊涂地完成了 “0 元” 下单操作。

更为让人担忧的是,整个消费流程中,既无需输入支付密码进行确认,也不用进行人脸识别等安全验证。这看似便捷的背后,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不仅如此,一旦不小心开通了这个功能,想要关闭它,简直比登天还难,仿佛陷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 “支付陷阱”。

“先用后付”的出现,究竟是方便了我们的日常消费,还是商家和平台一起做的消费陷阱呢?

一、稀里糊涂就“先用后付”?

提到 “先用后付”,不知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经历?

闲暇在家休息时,突然接到快递员电话,告知购买的物品已放在快递驿站。

对于自己主动下单购买的东西,我们自然心中有数,但要是莫名多出来几个快递,难免会让人一头雾水。

此时,我们会在脑海中飞速思索,到底买了什么,为何这个时候会有快递。

赶忙拿起手机,逐个打开购物平台查看消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源于 “先用后付” 这个功能。

虽说 “先用后付” 很方便,可在使用它消费时,既不用输入密码,也无需人脸识别,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下单。

尤其对于一些不太精通手机操作的老年人而言,稍不留神手滑点击,就可能稀里糊涂下了单,直到快递送到家才察觉。

更让人头疼的是,当想要停用这个功能时,很多人甚至连关闭的入口都找不到,这着实让不少人恼火不已。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真实案例:

来自江西的吴先生直言:“自己都不清楚什么时候付的款,过了几天东西全送到家了,才意识到都是自己买的!”

显然,这样的消费模式对年轻人或许能带来些许便利,但对老年人来说,却常常带来无奈。

在消费过程中,老人们看到一些特价优惠产品,比如一斤水果或一件简单的生活用品,这些商品往往与 “先用后付” 捆绑销售。

老人可能只花了一两块钱就买到了心仪的东西,却在不知不觉中开通了 “先用后付” 功能。

还有些老人误以为显示的 0 元购是体验用品,便直接下单,可等到确认收货收到扣款通知时,才傻了眼。

在这看似诱人的购物模式背后,仿佛有一双隐藏在黑暗中的无形之手,正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不为人知的操控。

而这背后的真相,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面对这一现象,上海市消保委迅速做出回应,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采用此类消费方式时,务必保持高度的谨慎与警觉!”

事实上,这种 “先用后付” 的消费模式,并非仅存在于电商购物平台,在外卖平台以及视频平台等领域,也同样屡见不鲜。

无论是在何种场景下购物,大家都应当格外留意,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个人财产安全,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消费模式所引发的问题,并非仅局限于老年群体。

即便是对电子设备更为熟悉的年轻人,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遭遇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扰 。

二、“先用后付”带来诸多困扰

不少消费者反馈,在使用 “先用后付” 功能后,家中无端多了许多并非必要的商品。

此情况引发广大网友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部分网友态度坚决,认为这种支付方式极不友好,应予以抵制。他们觉得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导致不必要的开支增加。

还有部分网友言辞更为激烈,直指这是一种变相的欺诈手段。

在他们看来,“先用后付” 的便捷性容易麻痹消费者,使其在未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就完成购买。

然而,换个角度看,从普通大众的立场出发,只要我们提高自身警惕,在购物时仔细留意相关信息,便能够有效规避许多不必要的风险。

毕竟,任何一种支付方式都有其利弊,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能否理性对待、谨慎使用。

有网友反映:“商家其实也迫切期望关闭‘先用后付’功能,毕竟其退款率高得离谱,这对消费者和商家而言,都极为不便。”

不少用户都有类似经历,一位网友无奈表示:“我多次尝试关闭‘先用后付’,但根本不知道它何时又自动开启了,可想而知老年人使用时该有多困惑。”

此外,该功能在付款规则上也备受诟病。

“收货后若立即付款,确实是按购买时的价格扣款。然而,一旦延期付款,就会按照涨价后的价格收费,实在太不人性化了。”

还有网友吐槽道:“‘先用后付’功能问题重重,稍不留意就会被迫下单。每次购买后,还得在订单里逐一退掉那些并非自己需要的商品,繁琐至极!”

三、如何应对?

其实,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应对之策。

首先,电商平台在消费者使用 “先用后付” 功能时,理应提供必要的提醒。

不能简单粗暴地跳过输入密码和人脸识别等关键环节,这容易让消费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完成交易。

平台应确保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随时清晰知晓自己购买了哪些商品。

如此一来,消费者对自己的每一笔消费都能心中有数,也不会因稀里糊涂的消费而产生不满情绪。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切实保障,让消费过程更加透明、安心。

其次,对于家里的老人,子女可以办一张亲情卡,这样既可以了解到父母买了什么东西,可能及时制止风险发生。

结语

“先用后付” 无疑为我们的购物带来了一定的便捷性,可不得不承认,它的背后依然潜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付款环节的安全隐患,到对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影响,桩桩件件都不容忽视。

相信大家在日常消费中,或多或少都遭遇过与之相关的困扰。

那么,不妨在此分享一下你的经历,无论是被莫名扣费,还是稀里糊涂下单,都别藏着掖着。

让我们集思广益,一起探寻有效的解决办法,为营造更优质的消费环境出一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