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梦见的人,还会重逢吗?” 盘点2024年那些令人惊艳的好电影

2025-02-17 01:55:37

  过去一年的电影市场仍处在寒冬之中,面对充满不确定性、剧烈变化的外部世界,银幕里上演的故事似乎显得有些遥远和轻飘。

  但当我们看到一个好故事,好人物的时候,它还是像一道光,撕开了晦暗现实生活的裂缝,让人眼前一亮,重新获得前行的力量。

  2024年,我们寻找被人忽视、质量上乘的佳作,用线上影评、线下十几场集体观影的方式,始终在“用电影探讨人生困境,提供精神力量”的道路上前行。把这些感到“有电影真好啊”的瞬间,一起分享给你。

  ”

  01

  “

  被压抑的“淡人:

  “反复梦见的人,还会重逢吗?”

  我们写过一篇文章,《成为淡人后,人生就会变好吗?》,当我们都在争当情感不受力的“淡人”的时候,一部没有一句台词的动画片,却贡献了今年最浓烈的感情和最好哭的情谊。在语言过剩的时代,恍然发现,爱其实不需要语言。

  《机器人之梦》的故事本身很简单:一只孤独的小狗遇到了一个机器人,他们在大城市里互相依靠,温暖彼此。然而一次意外让小狗和机器人遗憾错过,他们踏上了漫漫找寻之路。

  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细腻的情节一步步在刻画着:“你去哪里了?”“你来找过我吗?”“你还记得我吗?”“冬天你度过了什么样的日子,春天呢?”“你有新的朋友了吗?”跟随故事的发展,海报上的那句问题呼之欲出,“反复梦见的人,还会重逢吗?”

  对长期生活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来说,这部电影饱含真挚和童真,像一块石子击穿了已经麻木的湖面,重新激起情感的波澜。

  影片导演曾在纽约居住了10年,他说,这部动画片实际上拍的是他在纽约生活时的感受,这和生活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里的人一样,偌大的城市人来人往,朋友一不小心就走散了,然后我们会若无其事地开启新生活,拥有新的朋友。当我们对情感遮遮掩掩,武装成无所谓的“淡人”时,却看着小狗和机器人的故事默默流泪。

  ”

  02

  “

  回不去的故乡:

  “不止死者,

  生者也有很多地狱要破”

  当外部世界变得动荡,人们往往会向内求,从家人和亲密关系中寻找慰藉和力量,但这并不容易。

  过去一年,我们在大银幕上看了不少不错的亲情电影。在观看《姥姥的外孙》《乘船而去》《年少日记》《破·地狱》4部电影时,电影院都沉浸在此起彼伏的哭声中,但哭的情绪却不相同,同样是探讨家庭关系,它们选择了不同的视角。

  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登顶泰国电影票房冠军,在看似温暖的基调下,冷峻地刻画了一个充满算计的东亚家庭,重男轻女、亲情淡漠、子孙一心想继承外婆的百万遗产。但在看清这些关系的千疮百孔之后,仍然能抽丝剥茧的,将人性和亲人间爱恨交织的复杂之处展现出来,让人在沉重之外,感受到释然。

  而都是长辈去世,《乘船而去》思考的是严肃问题:游子和故乡之间的关系。独自生活在农村的老太太突然被确诊脑瘤,漂在外地的子女不得不回乡照顾。对年轻一辈来说,故乡家中的最后一个老人去世,不只意味着失去一个亲人,更意味着失去和故乡的最后联系。乘船而去的不仅是老人,还有回不去的故乡,看完怅然若失。

  相比而言,《年少日记》和《破·地狱》的矛盾冲突更强。《年少日记》组团观影结束后,群里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不少读者看到了小时候委屈的自己,反思优绩主义评价体系的单一化。

  《年少日记》以香港十岁儿童跳楼自杀的故事,向家庭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诘问,“如果不够优秀,就不值得被爱吗?”一如导演卓亦谦被问到拍摄《年少日记》的初衷时所说:“对我来讲,非拍这部电影不可的原因在于,它综合了很多我对这座城市的感受,我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而最关键的原因是,我大学时经历了一个朋友轻生的事情,为什么香港会有这样的问题,大家的压力都这么大,出了事都不说,或者不习惯说出来。我很想通过电影讨论这个现象,虽然电影的情节是假的,但它的情感是真的。”

  《破地狱》则是今年写的最受欢迎的一篇影评。我们都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一些长辈的影子,看起来这个故事在讲死亡,实际在讲传统中国式家庭关系的弊病。其实不止死者,生者也有很多地狱要破。

  一个古板守旧的父亲,一个想要逃离的儿子,和一个被伤害的女儿,他们每个人都困在自己“君臣父子”的角色里,吝啬表达,以爱为名,行伤害之实。当你觉得痛苦的时候,你要跳出来,离远一点,这个道理讲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是很难的。一如我们都明白要好好爱身边人,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间,但真正做到也是很难的。

  ”

  03

  “

  被看见的女性

  “我会等你们长大,

  建立一个新的游戏”

  2024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优秀的女性主题和女性创作者的作品,比如电影《好东西》《出走的决心》,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但这仍是不够的,在《1700部热门电影中的不平等现象:审视2007年至2023年对性别、种族/民族、性少数群体和残疾的描绘》的报告中,在1700部最受欢迎的电影中,女性导演占比仅6.5%,女性被听见的声音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相比属于新一代的故事《好东西》,《出走的决心》更为现实和沉重。在国内,很少有以50岁女性作为主角的电影,它让同样有着“出走”的欲望,但并不理解女性主义为何物的那一部分女性群体被看见,甚至成为主角。它改编自真实发生的故事,50岁的阿姨抛弃丈夫和家庭,开房车逃离,走入属于自己的旷野和人生,是一部更普世、实践意义更强的女性电影。

  而《好东西》在现实世界里发生的暴力冲突,与其轻盈、美好的电影世界形成了鲜明对照。电影上映后,邵艺辉导演因为“女权”争议被网暴,被迫关闭了微博等社交媒体,但这种男女对立和标签化,恰恰是电影《好东西》里反对的。

  《好东西》的独特,在于它平等地尊重每一个人,单亲妈妈、单身女性、小孩子都被看见、被尊重了,它反对权威、反对标签,大胆跳出了社会规定的框架,像湖面上划过的羽翼一样,轻盈地走向一个更开阔、更通透、更从容的世界。“只有好东西能看见好东西”,这部电影属于自由可爱的灵魂。

  ”

  04

  “

  真正值得出海的电影: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里斯本丸沉没》在现实中也遭遇了乌龙。因为规则不符的问题,《里斯本丸沉没》无缘奥斯卡国际影片奖项。奥斯卡国际影片(原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有一项基本规定,就是选报影片的非英语对白必须超过50%,而《里斯本丸沉没》里的英语对白过多,最终失去资格。而影片是在申报截止日之前报名的,想再补报其他影片也来不及了。

  当“出海”成为2024年的热词,《里斯本丸沉没》才是一部真正值得被世界看到的中国电影。作为一部揭开二战期间沉船真相的纪录片,它拥有胸怀世界的包容和广阔的格局,以及悲天悯人的底色。

  沉船背后牵涉到美军、日军、英军、中国渔民等多方阵营,但影片并不纠结于找出正确和错误的一方,它给受害者和过错方开口的机会,撕开战争的残酷性,看见宏大历史叙事之下,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这也是一部只有导演方励才能拍的电影。在所有人都急着望向未来,忧心忡忡的时代,方励选择转身走到历史的缝隙里面去,埋头找一艘船。这部电影已经远远超出了导演的工作范畴,他运用自己在海洋技术、地理物理和电影行业的复合经验,磨剑十年,亲自带队打捞沉船,为家属们举办告别仪式,他也成为了推动事件发展的一部分。

  《里斯本丸沉没》再一次让人对电影肃然起敬,感慨电影的力度和可能性,电影不止是在银幕内表演的故事,它可以重塑外部的世界。

  ”

  05

  “

  特别彩蛋:

  介绍一位特别的朋友

  没想到兵荒马乱的年末竟然被一部电视剧治愈了。虽然与电影推荐的画风有点违和,但还是要以文末彩蛋的方式推荐给你。

  《莲花楼》是一部容易因为剧名的普通和类型的难以定义而错过的作品。其实它的设定很有新意,一个人带着一栋可以移动的楼四处行游,被戏称为“移动的莲花城堡”,又因为武侠+探案的设定,被称作“武侠版名侦探柯南”。

  但这部剧最吸引我的,既不是武侠,也不是探案,而是主角李莲花这个人物。

  太多故事都在讲英雄的成长之路,或是如《琅琊榜》一样,讲复仇,却鲜少见到讲一个“天下第一”遭人陷害后跌落神坛,用十年时间学会原谅,学会放下,坦然做回寻常的普通人的故事。

  15岁成为天下第一,17岁创业成功,而后天之骄子被合伙人投毒。当一个“天下第一”拒绝再卷,李莲花被昔日对手嘲笑为无用之人,他却云淡风轻,“这10年我的确挺忙的,忙着好好照顾自己,忙着好好生活,我还学会了烧菜。”

  原著作者藤萍老师说,这个故事的初衷只是介绍一位朋友。

  “我只是和大家一样,希望有这样的一个人。我希望的不是他武功高强、一呼百应,也不是俊美风流,聪明绝顶。他有阅历、有内涵,他平静从容,愿意在某一天安静的下午或夜里,认真聆听你说的每一句话。既不嘲笑你,也不嫌弃你,内心强大到不管往他身上倒多少负能量都不会崩溃,仅此而已。”

  很多年后,也许我早就记不清《莲花楼》到底讲了些什么故事,但我会依旧记得李莲花这位故友,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纵他这样惊才绝艳的人坠入谷底,也可以好好吃饭喝茶、自由自在。

  看到一个评论说,没想到一部并不完美的电视剧能讲这么深的人生道理,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花一百万讲了十块钱的事情,而《莲花楼》就像花了十块钱,给你放了场一百万的烟花。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把这位朋友分享给你。“江湖风波恶,楼里莲花清”,当你深陷漩涡时,可以在他的平静豁达中找到力量。

  一起聊聊

  过去一年,最打动你的电影/电视剧是什么?

  撰文:蛋蛋

  设计:相洁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