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成效展示(二)

2025-02-12 00:50:15

山东聊城首家镇级行业调委会专解“路上的纠纷”

一、背景意义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定远寨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于2023年9月成立,专门解决交通运输类纠纷,是聊城市首家镇级行业性、专业性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据悉,定远寨镇位于冠县东部,是四个县(市、区)的交汇区,也是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通要塞,距镇中心不到1公里处是青兰高速出入口,309国道和247省道穿镇而过。在定远寨镇,随时能感受到这个鲁西小镇与货车司机的紧密联系及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除了国道上不时驶过的外地牌照大货车,小镇的商业也与交通运输行业息息相关,随处可见“司机之家”“司机中介”、汽车维修、运输公司等门店招牌。据了解,定远寨镇约有交通运输企业110余家,大货车保有量达3000余辆,占冠县大货车保有量近40%,横贯该镇的309国道日通车量8000余辆。

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和庞大的车流量,导致辖区交通运输方面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9月,该镇累计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5件,其中,交通运输行业纠纷173件,占比56.7%,涉案总金额达418万余元。纠纷类型主要包括劳务工资纠纷、货物损失纠纷、车辆损害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运杂费纠纷等。然而此类纠纷涉及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证据收集与认定困难,有时涉及多个部门或不同地区,需要跨部门、跨区域协调。先前的调解员队伍、调解方式、调解机制等已经不能适应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需求。因此,定远寨镇党委政府在冠县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的支持下,推动成立了定远寨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探索交通运输行业纠纷化解新机制,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途径化解矛盾,这种新机制不仅为当事人减轻了诉讼带来的各种负担,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本辖区内诉讼案件的数量。

二、主要措施

(一)创新工作模式,让纠纷化解“专门化”。统筹司法所、派出所、人社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综治中心等多方力量,设立“五所一庭一中心”工作室(简称“ 511”定远工作室),形成联调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多部门入驻、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工作模式。打造“车师傅之家”特色品牌调解室,通过“警调对接”“诉调对接”“仲调对接”工作模式,构筑协调联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交通运输行业纠纷多元化解综合平台。

(二)建立专家库,让矛盾调解“专业化”。为了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调委会成立的同时,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民主推荐、邀请等形式组建调解专家库,引入专业调解力量。翻开专家库成员名单,92人的调解专家库分为队伍力量、专业力量、基层力量和特邀力量四类,涵盖市县镇三级“两代表一委员”、政法干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人员。其中,调解专家库中有38名基层调解力量,是由定远寨镇下辖的38个村自主推荐,并综合个人调解能力、时间安排等因素,每村确定一人加入。“将基层力量纳入专家库,主要是便于联系案涉地当事人,排查潜在矛盾纠纷,且他们更加熟悉当事人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调解成功率。”调解专家库中的16名行专力量中,包括5名当地物流公司的负责人,他们主要作为行业调解力量兼职调解矛盾纠纷。

(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访前、案前、诉前。在“511”定远工作室,有一条标语很醒目——“车上的矛盾,坐下来解决”。为了能让当事双方“坐下来解决”矛盾,调委会主要采用“三步走工作法”,结合“警调对接”“诉调对接”“仲调对接”三类工作模式,通过面对面调解、隔空调解、远程调解等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访前、案前、诉前。“三步走工作法”的第一步是邀请当事人到调解室面对面调解,或采取远程视频调解、电话隔空调解等方式,由调解员按照是非曲直划清责任,讲清事理,化解双方矛盾。若第一步未调解成功,则进入第二步,邀请定远寨人社部门、司法所工作人员及心理咨询师等介入,讲清政策规定和法律法规,并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若前两步都未能调解成功,则引导当事人起诉后进入诉前调解阶段,并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三、工作成效

(一)发挥作用显著。截至目前,调委会已成功化解交通运输行业纠纷152件,涉及金额430余万元,为许多企业、司机提供了极大便利,既节约了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又有效维护了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受到一致好评。今年4月份,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强基固本”交流学习总结会议上,定远寨司法所就该创新做法作了典型发言。11月份,定远寨司法所代表冠县参加全市“司法所长岗位练兵成果展”活动,通过现场汇报方式,向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展示了调委会的工作实绩。12月25日,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暨基层安全稳定工作现场会在冠县召开,与会领导共同到定远寨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现场观摩。12月26日,定远寨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代表聊城在山东省商会调解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该调委会被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评为2024年度工作突出调解组织。

(二)节约司法资源。调解工作中,调委会充分发挥“511”定远工作室和“车师傅之家”品牌调解室职能,发挥“三步走”工作法触角延伸作用,鼓励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讼程序解决矛盾纠纷,既免除了不必要的诉讼费用,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同时也实现了辖区诉讼案件数量的同比下降,助力万人成讼率的降低,避免司法资源浪费。

(三)影响范围扩大。该创新做法被县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并被民主与法制时报、中国交通报、中国网、大众日报、山东法制报等各级媒体多次报道;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等上级部门专门调研指导相关工作,邹平市交通运输局、河北省大名县司法局等省内外单位专程前来考察交流工作经验。“三步走”工作法被评为聊城市“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并被省交通运输厅登载,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推广。

案例链接一

拖欠工资引纠纷 人民调解解薪“愁”——冠县郑某、梁某与某镇物流公司劳务工资纠纷调解案

河南司机郑某、梁某在冠县某镇一物流公司从事长途货物运输工作,因车辆损坏问题与该公司负责人刘某产生劳资纠纷,尚有11200元工资没有结清。因刘某拒不见面,2023年11月某日,郑某拨打聊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此事,后此案转至某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调委会接案后,及时与郑某、梁某及刘某取得联系,在征得他们同意调解后正式受理此案,并指派“车师傅之家”工作室负责调解。

剥丝抽茧 梳理纠纷。调解员们在听取双方意见后,为避免调解工作陷入僵局,靶向施策,找准问题所在,明确争议焦点,决定采用“单独谈话,各个击破”背对背调解方式开展工作。经调解,郑某、刘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车主刘某给付司机梁某工资4000元。最终,双方当事人均对调解结果满意。

案例链接二

成立“车师傅之家”定远工作室,冠县创新镇级交通运输纠纷调解模式

“肖大哥,你评评理,这笔钱他到底该不该给我?”2月26日一大早,位于冠县定远寨镇的“车师傅之家”定远工作室内,司机师傅梅文庭正义愤填膺地向调解员肖同祥诉说着自己的无奈。肖同祥在定远寨镇做了40多年的法律顾问,现在他也是当地有名的专职调解员。

今年1月,梅文庭与朋友王某一起来到定远寨镇找工作,两人在各自签订劳动合同后,王某因身体原因辞职。老板杨庆清以“两人是结伴而来”为理由,扣掉梅文庭的工资2800元,梅文庭这才来到“车师傅之家”定远工作室,找肖同祥帮忙。经过两个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杨庆清当场给付梅文庭2800元。(来源:大众日报)

案例链接三

定远寨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省商会推进会作典型发言

为进一步发挥商会在化解涉企纠纷、协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12月26日,2024年度山东省商会调解工作推进会在省工商联设主会场,以视频会形式召开。

会上,定远寨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2024年度工作突出调解组织。定远寨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代表聊城市在推进会上作了题为《山东首家镇级交通运输行业调委会专解“路上的纠纷”》的交流发言,与会代表们对该经验做法给予了高度赞誉。

案例链接四

冠县:车师傅之家,管用!

“王主任,上次的事要不是‘车师傅之家’帮忙,我们到现在可能还没拿到钱,这次是专门来感谢你们的!”9月26日,来自甘肃的刘某、袁某、张某、侯某带着一面写有“司法为民伸正义 公正调解暖民心”的锦旗,来到冠县定远寨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主任王万武感激地说道。

一年前,刘某等4人给定远寨镇某运输公司老板尚某某开了一个多月大车,48600元的工资一直没有拿到。后来他们回到甘肃老家工作,因路途遥远,只能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索要工钱,却总是被尚某某借口推拖。无奈之下,4人专程驱车从甘肃来到定远寨镇想要讨个说法。

为了缓解他们内心焦躁、无助的情绪,王万武将4人邀请到了定远寨镇新成立的“车师傅之家”,了解情况。随后,与尚某某取得联系,该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立即展开调解。尚某某认可此事,但人却在外地,需要两个月才能回来,并表示现在手里没有钱,怎么办?调解员则继续进行远程调解,最后,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尚某某写下一份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内将所欠工资付清。后来,经过核实,尚某某将所欠钱款全部支付到位。至此,这起相隔数千里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供稿:县委依法治县办、定远寨镇

原标题:《以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成效展示(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