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贫富,养儿育女都需避免的这个大坑!09年悬案终逆转,广东男子命运转折六年后获释
一位母亲因犹豫是否为孩子花费840元购买一辆自行车而彻夜难眠。
看到这个帖子时,我深有感触,非常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每一分钱都希望能够花得值当,经常需要做出取舍。
这位母亲早在一年前就打算给孩子买自行车,孩子也一直期待着。
母亲承诺等自己上班赚了钱后就兑现这份礼物,双十一期间价格比平时便宜了近100元,她便如约支付了款项。
然而,在完成支付之后,这位母亲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或许是因为想起了尚未偿还的房贷或是银行卡里所剩无几的余额。
经过两个小时的内心挣扎后,最终选择了退款。
尽管这是孩子渴望已久的东西,但她却舍不得花钱购买,这无疑让作为家长的她内心十分复杂,以至于退款之后整晚都无法入睡。

许多人小时候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并且长大后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著名女演员张歆艺曾在节目中分享过自己的童年故事。
小时候,她的母亲曾与她约定,只要考试成绩达到一定名次就会给她买一双白色的球鞋。
为此,张歆艺努力学习,最终实现了目标,但遗憾的是,母亲并未履行承诺。
直到现在,这段记忆仍然影响着她,促使她不断购买白色球鞋来弥补那份失落感。

面对纯真无邪的孩子,我们往往认为“他们还小,偶尔欺骗一下没关系”,觉得哭泣和难过很快就会过去。
但实际上,无论目的多么正当(比如希望他们更加听话或用功学习),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中国古语云:“人无信而不立。”即使是小事也不能对孩子食言,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的感受力。
每一次失信都可能成为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导致将来出现撒谎、逃避责任甚至叛逆的行为。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之一就是赢得孩子的信任。

父母言而无信,对孩子而言是失落,久了就是绝望
社会学家林·扎克指出:“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对象。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骗都会严重打击孩子的心灵。”
在浙江温州,两位四年级的女孩曾计划一起跳楼自杀。经过消防员耐心安抚,她们表达了真实感受:“为什么大人总是说话不算数?为什么答应的事情总是做不到?”原来双方父母曾许诺如果期中考试表现优异就可以去对方家里玩,但在约定之日却双双爽约。
《四重奏》中有句台词说得好:“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是空欢喜。”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失望逐渐累积起来,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悲剧性的“跳楼之约”。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绝望也是如此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多少次这样的空欢喜?谁又能保证哪一次不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父母言而无信,是在透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很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越来越难以管教,这可能是因为你已经消耗掉了他们对你的信任度。
失去信任意味着同时也失去了权威。《道德经》中提到:“轻诺必寡信。”当你开出“空头支票”,不仅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还忽视了孩子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一旦孩子不再相信你的话,也不会再轻易相信任何承诺,更不会对你抱有任何期望。从小观察模仿大人行为的孩子们,如果看到父母经常食言,那么长大后很可能也会成为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父母言而无信,让亲情越来越淡薄
福建的一位朋友回忆起自己上小学时的经历:父母曾答应如果他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就给他买新衣服。当他真的得了第一名时,父母却找借口说表姐送了一件看起来很新的棉袄代替新衣。虽然当时他表面上接受了这个解释,但心里却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如今长大成人后,他也学着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孝顺父母,但他坦言自己对父母的爱就像莲藕一样——看似紧密实则空洞。每当想起小时候那些未被兑现的承诺,他就感到心寒不已。这种经历让他学会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降低了对他人尤其是亲人的期望值。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没有固定模式可言,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的家庭都应该避免“言而无信”。既然答应了给孩子买自行车就应该尽力完成;如果真的觉得太贵可以选择更便宜的款式或者二手货,关键在于让孩子感受到你的诚意而非物质价值本身。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轻易许下无法实现的愿望,否则只会让孩子从满怀希望变成彻底失望。
不轻易许诺是对孩子的负责;履行承诺则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即使失信了也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向孩子道歉以及寻找合适的方式加以补偿。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