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家外商独资医院来了!还要建国际医疗总部
不瞒你说,短短一周之内,小卫感受了两波地震。
第一次是上周日。
有个新闻说,深圳连续2年成为“95后最爱”的城市。
▽

纳尼?不是说好深圳平均年龄32.5岁吗?
一大波“95后”涌入,我不是一下成了老登?

第二次是今天,12月6日。
深圳福田CBD的会展中心,忽然来了一群大神,看他们的穿搭,西装革履、皮鞋闪亮,看他们的名片,更是虎躯一震。
法国法雷奥集团、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德国克诺尔、法国达索系统、瑞士安达保险……
救命!这是我该见的人吗?我是不是串错了场?

图源:小红书用户“Bentheben”
抬头一看,没错,是在深圳:
2024深圳全球招商大会。

图源:深圳卫视
难怪来的都是大佬,跨国企业,世界500强……
再仔细一看,没跑了,深圳卫健委也在台上,正在推介一个吸引外商独资医院的“重磅”。

说干就干
深圳将迎来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
最近,“外商独资医院”绝对是个医疗圈的热点。
就在上周,11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商务部等四个部门刚公布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一周之内,深圳迅速跟上,形成一份重磅的支持措施,将于近期公布。
这可是国家四部门《方案》发布后的头一份,执行力绝对拉满!
本次招商大会上,绿叶医疗集团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深圳建设国际医疗总部和外商独资专科医院,这也是国家四部门《方案》公布后,全国首个落地的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

图源:AI作图
绿叶医疗集团是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旗下的医疗服务板块,1997年成立于新加坡,在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均有业务布局。
该集团将整合国内外医疗资源,在深圳设立国际医疗总部,并利用海外医疗资源试点建设外商独资三级专科医院,为粤港澳大湾区人群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七通”,条条通“罗马”
对于外商独资医院来说,深圳的吸引力杠杠。
比如海陆空交通连通全球50城,常住人口1779万,有8.5万户高净值家庭、23.3万境外人士长期在深居住,消费潜力与国际化需求巨大,前海正在打造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河套刚建立了深港联动的粤港澳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

其实,深圳的最大优势是“七通”。
深圳距香港只有一河之隔,长期“摸着石头过河”,在跨境医疗合作、支持港澳来深办医方面积累了很多先行经验,打通了很多关卡,使医疗要素的跨境流通越来越便捷。

这些便捷,可以总结为“七通”,是如今深圳吸引外商独资医院的独特优势。
01
医疗通
“外来”办医很通畅。
2018年,深圳已承接了港澳服务提供者来深办医的审批权限,医疗机构在深圳取得主体资格后,可直接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目前深圳已开设12家港资医疗机构,占全省4成。比如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深圳禾正医院。

02
医师通
“外来”医生执业很畅通。
深圳市人社局有一份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的清单,认可境外专业人才的资格,方便他们来深执业,其中就包括香港医师、澳门医师、台湾医师,还有外国医师。
目前,深圳已经有509名港澳医生获得内地医师职业资格。另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还有37名港籍顾问医生被认定为主任医师,也就是取得了内地的“正高”资格,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关键是让港籍医生打破了执业壁垒,方便他们获得内地手术资质、科研教学项目资质等等。

03
标准通
医院的标准在国际上很畅通。
过去,内地医院要获得国际认可,需要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等认证。
现在不用了,因为深圳在国家卫健委授权下,编制了CIHA——《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并且是通过ISQua EEA的权威认证的国际标准。
通过了CIHA,就能获得国际认可,方便拿到国际商业保险公司的自付结算,对外商独资医院来说是重大利好。
目前也有北京、香港、浙江、安徽、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及海南全省的30多家医院参加评审,共有3家内地公立医院、1家香港公立医院(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获得认证。

04
科教通
科研、教学,都有与国际接轨的平台。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深圳河为界形成了“一区两园”,深港双方同步在河两边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推动药械临床试验、审评、检查等规则与国际接轨。
专科医师培训是国际医学界的通行做法。2019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与香港大学、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合作共建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目前已完成麻醉科、儿科、神经外科等10个专科培训方案,建成37个专科培训基地。

05
药械通
引入国际新药、新器械,有“绿色通道”。
2021年1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率先在全国试点,将临床急需、香港已经上市并有成功临床应用经验的药品、医疗器械,直接引进该院使用。这个做法,后来“升级”为广东省的“港澳药械通”政策,打通了国际先进创新药快速进入内地临床应用的通道。
截至2024年11月,深圳有10家医疗机构获批为港澳药械通指定机构,获批使用52种进口药械,惠及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病患约5200人次。
深圳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医院,申报“港澳药械通”, 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世界领先的医疗成果。

06
支付通
跨境支付、国际保险结算已走通。
早在2015年,香港特区政府就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试点,允许港籍长者跨境使用长者医疗券在这里看病,在窗口直接结算。目前这个计划已扩大到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等大湾区城市。其中深圳有4家试点医疗机构,累计结算金额5200万元。
此外,深圳已经有20家公立医院可以使用国际商业保险直接结算,让跨境医疗支付更加便捷。

07
救护通
病人的跨境转运已开通。
2024年11月30日,粤港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正式运行。挂有粤港两地牌照的救护车,可将符合转运条件的病人,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点对点”通关转运至香港指定的公立医院,无需在口岸换车、换人,为救治生命赢得时间。
救护车上有随车的内地医护人员,可在香港进行有限度注册,获取在香港境内的行医资质。


来源:深圳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