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锗储量全球第一,日本也能生产镓锗锑,中国出口禁令有用吗?
这些年,中美的对抗已经从贸易战打到了科技战。
美国对中国企业的芯片技术一再“卡脖子”。
不仅限制出口,还把一些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皇冠”,而镓、锗、锑就是皇冠上的“钻石”。
中国掌握着这些材料的全球供应链,特别是镓的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
锗和锑也分别占到68%和40%。
面对美国的持续施压,中国终于亮出了这一张关键牌。
12月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镓、锗、锑实施出口管制,禁向美国出口。
禁令即刻生效,没有一点缓冲时间。

01、美国有储量,为什么还要进口?
美国确实拥有丰富的锗储量,全球占比高达45%。
理论上,它完全可以通过“自产自足”来满足需求。
然而现实是,美国每年仍然依赖大量进口。原因很简单:储量和开采是两回事。
锗、镓这类资源在自然界中并不是“独立矿”。
它们通常以伴生矿的形式存在,比如在铝土矿和煤矿中。
开采这些伴生矿,需要庞大的产业链支撑。
尤其是镓的提炼,更是极耗电的过程,需要上千万吨级的铝土矿开采,才能提炼出几百吨镓。
美国的工业体系在“去工业化”后,早已失去了这种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曾有几百家镓锗相关企业,但由于成本过高,几乎全军覆没。
如今,让美国重建这些产业链,投入的成本和时间将是天文数字。
有人可能会问了,美国不是有盟友吗?
日本、加拿大等国也有镓、锗的生产技术,难道不能接过中国的“接力棒”?

02、盟友能提供帮助吗?
理论上可以,但现实却没有那么乐观。
日本和加拿大的生产规模远不能满足全球需求。
镓的全球产量中,中国占了90%以上,日本和加拿大加起来的产量连零头都不到。
镓、锗的价格非常敏感。如果中国的供应减少,全球市场价格势必暴涨。
这对于依赖进口的国家无异于雪上加霜。
盟友之间也有各自的“小算盘”。
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下,谁都不愿意因为帮美国而得罪中国。
所以,指望盟友来“补位”,更多是一厢情愿。
科技界也有声音说,这些材料并非完全不可替代。
锗可以用硅替代,镓也有其他化合物可以暂时顶上。
但是,替代方案从技术成熟度到实际应用,都还差得很远。
任何替代方案,都需要花费巨大的研发成本,而且性能可能会大打折扣。
对于依赖这些材料的美国科技企业时间就是金钱。
短期内,替代方案根本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有人可能会疑惑:如果这些材料这么重要,为什么只有中国能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国?

03、 中国为什么能成为“垄断者”?
答案很简单,除了资源储量,中国还有独一无二的产业链优势。
例如,镓的提炼需要大量廉价的电力供应。
而中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低成本的工业用电。
中国的内需市场足够庞大,副产品可以实现高效利用。
这些条件,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是难以复制的。
也有人担心,中国的出口禁令是否会反噬自身。
如果市场萎缩,中国企业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实,这种担心有些多余。
中国的稀有金属产业链早已不是“出口导向型”,而是以内需为主。
特别是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限制出口,非但不会影响产业链。
反而会促使国内企业加速技术升级,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
文 | 周洋
编辑 | 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