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在阿里,股票亏了6、7万,安慰他好一阵,当他打开支付宝后
男朋友在阿里,股票亏了6、7万,安慰他好一阵,直到他打开支付宝...100多万!他才工作了一年啊,大厂都这么豪的吗?
为啥人人都知道大厂又累又卷,还是愿意挤破头的想进去,还不就是因为大厂的薪资高啊,尤其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进了大厂就相当于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朋友和我说她男朋友在阿里上班,最近因为手头股票亏了六七万快,心情不好,朋友安慰了好一阵。
结果忽然看到他的支付宝余额显示有100多万,男朋友去大厂才一年,简直给他惊讶到了,怪不得大家都愿意去大厂,原来大厂的程序员这么赚钱的吗?
只能说愁眉不展与后面一百多万形成戏剧性效果,好像听着有点凡尔赛的意思。
我都怀疑是在秀男朋友,刚上班一年赚一百万我觉得有点不太可信,估计账户还有之前的存款,没准炒股赚的。
都这么有钱了还差这几万块啊,还好意思不开心,还得让人安慰,真是人类的悲欢各不相同啊。
把100多万放支付宝里,难道阿里发工资是打在支付宝里面吗,想想有点好笑,真有100多炒股亏六七万,根本不会有感觉。笑死了,先不论真有没有1百万,1百多万放支付宝理财?今年笑话+1。
不过在大厂人均百万估计还是有很多人的,如果真是在阿里工作一年,税后能存100万现金的很牛逼了!
实际到手薪资最起码120万+,而且不含股票收入。假设年终奖税后40万,那月薪也得7万左右。这个男朋友朋友至少是P9起步。
那年薪百万背后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呢,严格来说就是买了你所有的时间和青春,包括晚饭后和周末跟家人的时间。
年薪百万有百万的问题,身价过千万就自然有千万元的问题,所以简单来说就是生活没变得简单,反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变强。
年薪百万分很多种,不能一概而论,拿我身边的部分朋友举例。 A是一个女生,毕业8年,上海一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非首席。税前130万,很多时候凌晨两点还在赶报告。
B是男生,毕业6年,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大厂,每天工作10h+,税前勉强接近100万。
以上这两种,真的是需要去肝工作的,因为你不肝,有一堆人排队肝。 还有一种人,通过关系也好,自己能力也好,熬到了公司中高层,这类人也能拿到百万年薪。
相比于A和B,他们大部分时间,工作会比较轻松,但是遇到关键时候,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很多时候不是光有能力就够了。
如果靠上班赚到的年薪百万,那就趁行情好,身体好,别乱花,干几年见好就收。人一直绷着要断的。付出与收获成比例。不过越高,比例越偏向收入,越低,比例越偏向付出。
一个亲戚家的姐姐,腾讯系公司,23年年终扣完税还有60多万,但是好像说项目出了事。
公司可以把以前发到手的全部收回去,不知道真的假的,但是她常年只睡四五个小时,人特别焦虑。
虽说很累但是尤其是对于程序员来讲,能进大厂还是进大厂,大厂比小厂更舒服。工作流程很成熟,管理更完善,会少操心很多。
之前去过一个小厂, 我感觉内部流程很混乱,看着正式员工每天都很忙,但又不知道忙什么。
现在很多人都追求稳定,考公考编但我觉得在这个年轻该拼的年纪还是该拼一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稳定性成了很多人找工作的首要考虑条件。可能我的父辈从来没有稳定过。
一会还在村里种地,一会在煤窑挖煤,一会在工地扛大包,干过厨师,干过理发,打过工创过业。
让我从小潜意识里就觉得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最适合当下自己状态的。所以我找工作也从没考虑过稳定性问题,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换一个干。
只需要考虑当下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回报高就行了。有一天被裁员了,公司倒闭了甚至行业都没了。
我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再找一个就是了。未来的形势是不可预估的,我觉得当下赚的钱和高品质生活是实打实的。